生態興則文明興,作為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之一,中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面對氣候變化、環境風險挑戰、能源資源約束等日益嚴峻的全球問題,中國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在努力推動本國能源清潔低碳發展的同時,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與各國一道尋求加快推進全球能源可持續發展新道路。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宣布,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在我國二氧化碳排放結構中,能源生產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尤其是電力生產排放占40%左右,是第一大排放源,電力行業率先實現脫碳是全社會或經濟領域碳中和的先決條件;因此,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的占比,建設多元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成為我國應對氣候變化,達成碳中和遠大目標,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首要策略,可再生能源成為我國能源發展的主要方向和重中之重。
可再生能源發電行業近年來發展屢創高峰,裝機容量繼續擴大。截至2020年底,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9.34億千瓦,同比增長約17.5%,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規模占總電力裝機規模的42.4%;其中,水電裝機3.7億千瓦(新增并網容量1323萬千瓦)、風電裝機2.81億千瓦(新增并網裝機7167萬千瓦)、光伏發電裝機2.53億千瓦(新增裝機4820萬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2952萬千瓦(新增裝機543萬千瓦),同比增長22.6%??稍偕茉窗l電量持續增長。2020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2214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約8.4%,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達到29.5%。其中,水電1355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1%;風電466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約15%;光伏發電260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6.1%;生物質發電1326億千瓦時,同比增長約19.4%。
隨著中國于2020年莊嚴承諾于2030年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全球成功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得到強勁的支持,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及巴黎協定對全球溫升1.52℃(或2℃)的控制目標有望實現。溫室氣體減排與碳中和成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底層邏輯,社會和經濟發展對于可再生能源需求與雙碳目標緊密捆綁。促進可持續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已成為能源規劃、分析和決策的組成部分;能源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占總排放量的三分之二,能源優化調整是減排和緩解氣候變化的重中之重??稍偕茉吹氖褂眯枰杆贁U大,以便能夠實現長期氣候目標、清潔空氣目標。根據國際能源署的預測,要實現《巴黎協定》對全球氣溫升高幅度1.5攝氏度的控制目標,可再生能源在電力結構中的份額需要從目前的25%上升到2040年的66%以上。在供熱方面,可再生能源需要從目前的10%提高到25%。在交通運輸方面,可再生能源需要從目前的3.5%上升到19%,包括直接和間接使用,例如用于取暖和電動汽車的可再生電力。
目前我國碳排放量約為每年100億噸,主要來自電力能源系統,而其中化石能源占比約85%,化石能源中煤炭占到58%。電力系統率先實現雙碳目標是全社會實現雙碳目標的前提,而可再生能源作為零碳電力對電力系統整體脫碳起到最重要的作用,據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組織估算,要實現2030碳達峰目標,中國需新增大約750GW光伏、520GW風電、50GW生物質裝機;到2060年碳中和,中國需新增大約3300GW光伏、2200GW風電、150GW生物質裝機。屆時,90%以上的電源和電量由清潔可再生能源貢獻。短期內,根據國家能源局的規劃,到“十四五”末,預計可再生能源在全社會用電量增量中的占比將達到2/3左右,在一次能源消費增量中的占比將超過50%,可再生能源將從原來能源電力消費的增量補充,變為能源電力消費的增量主體。2030年全國可再生能源電力消費占比將達到40%,其中非水可再生能源電力為25.9%,這一目標大概相當于16億千瓦左右,與之對應的2021年非水可再生能源目標為12.7%,此后逐年提升約1.47個百分點。風電、太陽能及生物質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
公司將可再生能源作為重點發展的方向。2020年公司自持的風電及光伏項目發電收入1.66億元,占公司總營收的12.98%;公司新能源工程總包收入5.77億元,營收占比45.09%。截至2021年10月底,公司持有的風電光伏電站697.6MW,全部并網發電;項目規模的高速增長,發電收入對公司業績起到強有力的支撐。公司總承包/建設的風電和光伏電站裝機容量達250MW。公司項目遍布黑龍江、內蒙、江蘇、貴州、吉林和山東等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且消納良好的地區。公司積極響應國家走出去和一帶一路戰略,已在柬埔寨、老撾等國家開展約250MW新能源前期開發工作。
可再生能源業務目前已成為公司的重要收入來源之一,主要有有兩種業務模式。第一種業務模式是受可再生能源電站項目客戶委托,為客戶的電站提供電力設備產品和工程建設總承包服務,包括為客戶的電站進行融資BT(融資-建設-移交)總承包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后移交業主,收回建設資金。第二種業務模式是公司自主開發、投資和運營可再生能源電站項目,即公司通過電站的前期開發取得電站項目的所有權,同時通過采用自主生產的電力設備產品和自主設計與施工的工程總包實現公司業務板塊的協同運行,建成后持有電站并進行運營管理,通過收取項目發電電費獲取穩定收益。
平價時代的風電和光伏行業,將對企業的技術進步、規?;?、融資成本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唯有通過降低項目開發、投資、建設和運維成本,從而實現和維持項目收益;能整合項目投資、建設、運維、管理全流程各個環節,可發揮綜合實力,具備項目設計能力、施工能力以及具有較高融資能力的企業,將更有競爭力;從投資收益的角度來看,就是企業綜合競爭力導致的企業加權資本成本越是低于項目本身的收益率,就越將在平價時代收獲更好的效益。
九洲集團具有豐富的可再生能源前期開發和建設施工經驗,擁有電力工程總承包貳級資質、工程勘察專業類(工程測量)乙級、市政行業(熱力工程、道路工程、排水工程)專業乙級;電力行業(變電工程、送電工程、風力發電、新能源發電)專業乙級;建筑行業(建筑工程)乙級資質,對于可再生能源項目可從設計環節到施工環節進行嚴密的全程成本把控和優化;同時,公司與國家電投融和租賃及國電投產業基金多年來深入合作,各方合作設立了高達30億元的產業投資基金,為項目投資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所以,在平價時代來臨之際,公司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2020年以來,雙碳戰略為我國經濟和社會的高質量發展指引了方向,2021年7月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正式運行,以市場機制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推動綠色和低碳轉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受益于碳排放交易機制,公司從事的可再生能源和智慧綜合能源項目將從碳交易中獲取現金流補充,提升項目收益率水平。目前公司自持的并網項目基本處于東北電網區域,該區域的電網因子較高,碳資產的產出和減排效力也較高。目前全國市場交易的品種為CEA(碳配額)現貨,未來CCER(核證自愿減排量)交易也將重啟,目前公司項目可產出的碳資產均為CCER。公司以區縣為單位布局可再生能源和綜合能源項目,項目產出的CCER是縣域為單位實現碳中和所必須的,公司主營業務與雙碳戰略形成了有機結合;在市場重啟后公司將積極參與碳資產的開發和交易,增厚公司業績,助力雙碳目標早日實現。
截至2021年10月,公司投資并直接持有的風電和光伏電站裝機460.1MW,全部并網發電。
序號 | 名稱 | 地點 | 規模-MW | 2020年上網電量-kWh | 2021年H1上網電量-kWh |
---|---|---|---|---|---|
1 | 大慶時代匯能風力發電投資有限公司 | 黑龍江大慶 | 48 | 6,019,200 | 94,981,623 |
2 | 大慶世紀銳能風力發電投資有限公司 | 黑龍江大慶 | 48 | 24,076,800 | 93,593,577 |
3 | 莫旗九洲納熱光伏扶貧有限責任公司 | 內蒙古莫旗 | 48.6 | 76,406,000 | 40,600,000 |
4 | 莫旗九洲太陽能發電有限責任公司 | 內蒙古莫旗 | 10 | 16,794,000 | 8,922,000 |
5 | 七臺河佳興風力發電有限公司 | 七臺河 | 46 | 113,381,069 | 63,951,058 |
6 | 七臺河萬龍風力發電有限公司 | 七臺河 | 49.5 | 107,037,811 | 60,786,302 |
7 | 泰來立志光伏發電有限公司 | 黑龍江泰來 | 10 | 16,974,173 | 8,602,951 |
8 | 泰來新風光伏項目 | 黑龍江泰來 | 100 | - | 43,824,264 |
9 | 泰來新清光伏項目 | 黑龍江泰來 | 100 | - | 41,250,000 |
合計 | 460.1 | 360,689,053 | 456,511,775 |
截至2021年10月,公司通過產業投資基金所持有的風電和光伏電站裝機容量達237.5MW,全部并網發電。
序號 | 名稱 | 地點 | 規模-MW | 2020年上網電量-kWh | 2021年H1上網電量-kWh |
---|---|---|---|---|---|
1 | 安達市晟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黑龍江安達 | 40 | 65,589,401 | 34,074,561 |
2 | 安達市億晶新能源發電有限公司 | 黑龍江安達 | 40 | 61,166,239 | 31,792,119 |
3 | 貴州關嶺國風新能源有限公司 | 貴州關嶺 | 48 | 87,058,400 | 40,768,200 |
4 | 訥河齊能光伏電力開發有限公司 | 黑龍江訥河 | 20 | 33,848,100 | 17,315,760 |
5 | 齊齊哈爾市昂瑞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 | 黑龍江昂昂溪 | 3 | 5,037,660 | 2,693,760 |
6 | 齊齊哈爾市群利太陽能發電有限公司 | 黑龍江昂昂溪 | 5 | 8,226,600 | 4,343,280 |
7 | 泰來宏浩風力發電有限公司 | 黑龍江泰來 | 49.5 | 153,948,960 | 83,373,840 |
8 | 泰來環球光伏電力有限公司 | 黑龍江泰來 | 10 | 16,162,448 | 8,284,590 |
9 | 通化中康電力開發有限公司 | 吉林通化 | 10 | 13,690,000 | 6,490,000 |
10 | 陽谷光耀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 | 山東陽谷 | 12.00 | 15,261,600 | 8,152,480 |
合計 | 237.5 | 459,989,408 | 237,288,590 |
截至2021年6月,公司BT總承包建設的風電和光伏電站裝機容量達250MW。
序號 | 名稱 | 地點 | 規模-MW | 狀態 |
---|---|---|---|---|
1 | 陽信萬融新能源有限公司陽信風電項目一期 | 山東省陽信縣 | 100 | 部分并網 |
2 | 亞洲新能源寶應縣風電場項目 | 江蘇省寶應縣 | 100 | 部分并網 |
3 | 陜西定邊天池塘風電場 | 陜西省定邊縣 | 50 | 在建 |